汪申芳:一人一碗,一笔一生!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2016-06-01 14:30:21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1.jpg
 

汪申芳的面前放着两碗青花料,一碗浓稠用来画茶花,一碗稀薄用来画刀字纹。她从没有搞错过,碗也从来没有干过。笔尖蘸上的墨色青花料湿润欲滴,汪申芳用一只手握住碗底,然后旋坯,再从碗中间“一笔成圆”,将其一分为二。这个绝活,为汪申芳引来了无数赞誉。2.jpg

碗坯上再画上茶花,即便十分小巧,却也俱全,大小叶片,茶籽都一一画足。紧随其后是波浪形的“刀”字纹和平滑状的“刀”字纹,其中波浪的“刀”字,代表已开锋的镰刀,预示着今年是个丰收年;而平滑的“刀”字,则代表未开锋的镰刀,期望明年丰收。画面兼有意象与具象,既不难理解,也能看到其中带有的艺术效果,写意潇洒。

3.jpg

画茶花碗是件需要技巧、体力以及耐心的活儿,所以汪申芳说:“就是要坚持”。从18岁开始进入古窑瓷厂,拜师学艺,每天拿着废坯和毛笔练习画直线,要做到拿笔不抖,能画出非常直的线条才算合格。到后来学习捧坯(即:扛起装满泥坯的木架子),因为害怕会摔碎瓷坯,所以起初捧的是淘汰掉的窑砖头,直到能捧着窑砖头也能健步如飞,她没少下功夫。

4.jpg

这两项技能合格之后,汪申芳才正式独立画坯。从学徒到现在已经35年,汪申芳只在做圆器画坯这一件事。所以画茶花碗成了她的拿手绝活,从浅黄色的碗坯拿在手中到完成绘画,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只需25秒。西斜的阳光就落在汪申芳的身后,地上映着她埋头作画的样子,剪影与她自己都成了一道风景。

5.jpg
 

在景德镇,这种碗就被称作:茶花碗,至今仍在沿用。坊间流传着许多关于茶花碗诞生的故事,丰富多彩且颇为曲折。但不管是安徽省繁昌县柯家寨“繁昌窑”的瓷工逃难至景德镇谋生,不忘家乡情因而在瓷碗坯胎上绘画;还是坯房的老板不愿浪费下脚废料,因此制做一些粗瓷碗作为福利发给瓷工。茶花碗都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民间文化信息,是民窑的代表作之一。

 

现在,会画茶花碗的人越来越少,讲诉茶花碗故事的人也越来越少,汪申芳带了几个徒弟,也只有一个徒弟像她一样从事着圆器画坯表演。有机会,她们俩便会坐在一起闲话家常。如果要追溯,那还是茶花碗给她们创造了这样的机会,是手工技艺传承将师傅与徒弟紧紧拉在了一起。就像现在问起汪申芳对古窑的感情一样,她说:“古窑就像是她的家,舒服自在。”

6.jpg
 

汪申芳的脸颊总是有两团火红,一双眼睛微微笑着,岁月还没有过多干预她的面容,只是透着手艺人的淳厚与质朴。就像旁边柜子里已烧好的茶花碗,当用手轻轻摩擦碗的边缘,发出延绵不绝的悦耳声响时,才能知道原来它深藏不露。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