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遗产日古窑专栏】细说那些古窑烧制出的名瓷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謦”,千年窑火让景德镇的瓷器极尽升华。
灯光下的瓷器晶莹通透,细细抚摸,用心感受它的细腻——轻轻一弹,“叮”的一声脆响,其音悠扬,缓缓传开,犹如久扣的心扉刹那间得到回应,灵犀相通……
“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从揉土到成坯,历经窑火,凝聚无数代人的心血,放能成就,青花瓷、有青花玲珑瓷、颜色釉瓷和粉彩瓷。如今的古窑,历经多年的复烧,到底出过哪些名瓷?记者带你细细品读。
仿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青窑烧出的仿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绘有雄鸡昂首傲视,雌鸡与小鸡在啄食蜈蚣,画面色彩丰富,形象生动,情趣盎然。
仿清雍正青花九桃橄榄瓶
风火窑开窑认证的仿清雍正青花九桃橄榄瓶,绘有一株桃树向上伸展。绘画皴法自然,青花边线渲染,层次感强,尖部浓重逐渐过渡,上有青花点饰,自然真实。桃实硕大饱满,叶片细长,叶脉清晰。桃花盛开,边际浓郁,内有青花点蕊。构图疏朗大方,青花色泽纯正明快。
一系列古窑复烧出来的仿古瓷器,给我们带来了视觉的盛宴。它作为我省一种独特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精美旅游商品,正越来越受到各地游客的青睐。
清康熙豇豆红釉洗
高3.7厘米,口径8.4厘米,底径8厘米首都博物馆藏。圆形,敛口,圈足。内施白釉,外施豇豆红釉,足内施白釉,底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6字3行楷书款。此洗色调呈淡雅的桃红色,淡红釉色中搀杂星点绿斑。釉层薄而细腻,古史曾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的描述,豇豆红釉为康熙年间特有的品种。
清雍正祭红釉玉壶春瓶
高24厘米,口径8厘米,首都博物馆藏。撇口,束颈,垂腹,圈足。通体施霁红釉,呈暗红色,釉面布满大小不等的气孔。底书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6字双行楷书款。器形较前代厚重饱满,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
清雍正青花缠枝葫芦纹橄榄瓶
高40.4厘米,口径10.3厘米,底径12.5厘米,首都博物馆藏。橄榄形,喇叭口,细长颈,溜肩,鼓腹,隐圈足。颈部绘画细长的蕉叶纹,下绘小巧的如意云头纹,胫部饰“圭”形蕉叶纹,腹部满绘葫芦、飞蝠,寓意“福禄”之意。底书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6字双行楷书款。造型秀雅,青花色调浓艳。
清雍正青花云龙纹尊
高57厘米,口径19.8厘米,首都博物馆藏。侈口,束颈,鼓腹下敛,圈足外撇。口沿下饰海水和如意云纹,腹部绘首尾相逐的两条雄浑威武的行龙。底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6字双行楷书款。造型秀美稳重。绘画细腻,纹饰生动自然,胎质精细洁白。
清雍正粉青釉小口瓶
高51.9厘米,口径19.5厘米,首都博物馆藏。六方形。撇口,长颈,丰肩,腹下敛,圈足。造型古朴,器形硕大。釉面匀净,布满细小开片,为仿宋汝窑精品。
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
高28.8厘米,口径3.8厘米,底径9厘米,首都博物馆藏。蒜头口,细长颈,鼓腹,圈足。口沿下绘一周回纹和缠枝莲纹。颈下部与肩部,绘变形莲瓣纹、回纹和如意云头纹。腹部主题纹饰为石榴、枇杷、牡丹、菊花等折枝花果纹。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6字3行篆书款。图案布局疏朗,错落有致,青花色泽靛蓝浓深,制作精细。因器口形制似蒜头,故友“蒜头瓶”之称。
转自《江南都市报》实习记者胡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