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中国“24节气”申遗成功,一起来贺~
祝贺我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
2016年11月30日17点35分,在埃塞俄比亚首都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据陈平主席介绍,此次申遗过程竞争激烈,最终中国代表团申报的“二十四节气”项目以全票顺利通过,体现出中国丰厚的文化价值和底蕴。目前中国是世界上非遗名录最多的国家。中华文化五千年,可以向世界展示的内容还有很多,文化工作者们任重而道远,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要继续努力。
古窑点火嘉宾——陈平
复烧的意义是又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
2013年6月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全球发展副主席、IOV中国主席陈平,受邀参加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古窑的系列活动。
陈平女士在致辞中这样说道:“感谢大家这么早就赶过来,昨天说有雨,可是今天万里无云,这可能也预示着景德镇有着光明灿烂的未来。谢谢大家久等,感谢主办单位对我的邀请。前两天我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参加了一个现代艺术的展览,在这个展览上有个荷兰的艺术家,用锯条锯开了一条柏油马路,然后他把这些碎块随便放在路上,让过路的人随意拼接、涂鸦和走动,他跟我说这就是历史。他说历史是不可以复制的,历史是可以随便让人想像、揣摩甚至任意歪曲和挪动的。他问我,什么东西可以把历史复原,什么东西可以让人触摸到历史。当时我给他的回答是:那只有文化,传统的文化。因为只有传统的文化、哲学、思想、建筑包括手工艺的这些传统文化,才能够让我们触摸到祖先的智慧和祖先思想的灿烂。”
景德镇明清御窑(青窑、龙缸窑、风火窑)复建奠基仪式
陈平女士为景德镇明代葫芦窑复烧点火
2014年10月19日上午,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青窑、龙缸窑、风火窑、色窑、爁熿窑、匣窑)六窑复活点火在古窑民俗博览区举行。点火仪式前,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咨询专家、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VO 全球副主席陈平接受了人民网的专访。
陈平女士在古窑接受媒体的采访
陈平表示,“非遗”过去仅仅停留在文字上,而在古窑,它成了可以触摸得到的、可以看得到的东西,这里游客如织也是自己所期待的。“刚才我看到,古窑里的‘非遗’传承人点火的时候,很多人跟在后面,大家有一种憧憬的感觉,这是对传统的尊敬,是对文化的一种自信。简单的点火仪式把人心凝聚在了一起,带给了观众一种真正的归属感,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在点火仪式中得到了体现,得到了传承。”陈平对人民网记者表示。
“‘非遗’的保护应该是活化的,‘非遗’的主体是人,有人来传承‘非遗’,‘非遗’才能活态地传承下去,所以说‘非遗’传承人也是应该得到保护的。在今天的点火、开窑仪式上,我看到景德镇的‘非遗’传承人表情轻松自如,洋溢着自豪、自信的笑容,这说明他们得到了尊重,价值得到了体现,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陈平说。
陈平女士为景德镇明清御用窑为六窑复活点火
陈平最后表示,今天古窑的复烧点火是对历史的一种尊重,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新的历史,应该值得推广。古窑的成功给很多“非遗”传承人提供了思考和借鉴,也给很多地方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陈平女士为景德镇清代镇窑点火
2015年10月19日上午,首个窑神童宾纪念日“童宾精神”专家座谈会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举行。会上,陈平主席说“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古窑,每次来到古窑都有新的变化,每次来到这里都有新的收获。童宾精神是一种舍身取义的精神,是一种忠诚事业的精神,景德镇在童宾精神发扬方面做了一件大事,古窑总是走在前列。”陈平建议,景德镇要从古窑开始,跨入一带一路的愿景,制作出具有时代气息,让世人对景德镇敬仰、羡慕的产品,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要学习童宾对事业的敬业精神和献身精神,把景德镇的千年陶瓷文化传承和发扬光大。”胡家旺表示,窑神童宾是窑工的杰出代表,学习的楷模,心中的英雄。“窑神童宾纪念日”的设立,对于景德镇和古窑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纪念意义。
岁末满窑,新年必须“火”一把!
临近年终岁末,谁能从头火到尾?2016年12月31日正是2016年最后一天,当天古窑景区将为明代葫芦窑满窑,为迎新年烧窑做准备!待满窑结束,古窑也为岁末画上了圆满的句号。2017年元月7日(周六)上午11:08明代葫芦窑举行点火仪式,游客们可以提前预约成为点火嘉宾,借此烧窑机会可为自己和亲人祈愿,让岁月带走旧年惆怅,让新年开局“火”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