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情可待成追忆
景德镇,这个被称作是瓷都的名镇,它的美名已经享誉世界,民国时期,曾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并称全国四大名镇。
早在东汉时期,古人在昌南(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到了唐朝,由于昌南土质好,先人们吸收南方青瓷和北方白瓷的优点创制出一种青白瓷。
青白瓷晶莹滋润,有假玉器的美称,大量出口欧洲。
十八世纪以前,欧洲人不会制造瓷器,因此中国特别是昌南镇的精美瓷器很受欢迎。
在欧洲,昌南镇瓷器是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久而久之,欧洲人就把昌南的本意忘却了,只记得它是“瓷器”,即“中国”。
这世界闻名的瓷都,制作陶瓷的历史如此悠久。
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陶瓷工业非常繁荣。
新中国建立后,对当时中华民国时期的陶瓷企业和作坊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合,陶瓷生产规模扩大形成了以日用瓷为主体,艺术、建筑、工业等各类陶瓷共同发展的陶瓷工业体系。
很多来古窑游玩的人必定会带走一批精心挑选的陶瓷品,然后心满意足。
这里的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
其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据有关史书记载,古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及欧洲地区的人十分喜欢中国瓷器,特别是景德镇的瓷器。公元1405年 (明永乐三年)开始,郑和七次下西洋,携带的大量瓷器,景德镇瓷器占有重要地位。
陈志岁《景德镇》诗 :“莫笑挖山双手粗,工成土器动王都。历朝海外有人到,高岭崎岖为坦途。”
诗朴实地纪载了“瓷都”的历史形迹,且写出了景德镇瓷器在国际市场上的卓越地位。
后来,日本著名陶瓷考古学家三上次男率学者在东南亚、非洲考察了中国古代陶瓷输出亚非各国的大量碎片,著有《陶瓷之路》一书,称海上丝绸之路为陶瓷之路,也是古代景德镇陶瓷的国际贸易之路。
岁末满窑,新年必须“火”一把!
临近年终岁末,谁能从头火到尾?2016年12月31日正是2016年最后一天,当天古窑景区将为明代葫芦窑满窑,为迎新年烧窑做准备!待满窑结束,古窑也为岁末画上了圆满的句号。2017年元月7日(周六)上午11:08明代葫芦窑举行点火仪式,游客们可以提前预约成为点火嘉宾,借此烧窑机会可为自己和亲人祈愿,让岁月带走旧年惆怅,让新年开局“火”一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