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太平窑

来源:景德镇古窑  发布:小鱼儿  发布时间:2009-12-22 15:52:21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据说,“烧太平窑”的风俗,在景德镇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那一年的六月间,太平军进入江西,占领了彭泽、星子,接着又为共南昌。由于清军顽抗,一时攻打不下,太平军便采取扫除周围屏障,孤立南昌的办法,就派兵去攻占丰城、高安、波阳、乐平、景德镇等地。

 

  景德镇紧靠波阳、乐平。水路可沿昌江直通鄱阳湖;旱路是通安徽的要道,而安徽又是南京的外围,地理位置很重要。当时,清军便在石隶山(市北郊观音阁)一带垒筑碉堡,加强防守。

 

  一天,浮梁县衙门在镇上贴出了一张《告示》,说军情紧急,要立刻征用全镇所有的窑砖构筑战壕、碉堡。先期三天将全镇瓷窑全部拆除,以应军需。否则以违抗军令治罪。浮梁县知县还专程从二十里外的旧城县衙门漏夜座轿赶到镇上来“坐镇”。这道《告示》一下,景德镇的窑户老板和瓷工,个个叫苦连天。窑是大家的衣食饭碗,拆窑,这不是要断大家的生计吗!尽管大家平日怕官如怕虎,但人逢绝路胆就大,大家都豁出去了,决心虎口也要闯一闯。于是,聚拢一伙人找知县请愿。

 

  那天,知县正在公馆里与带来的刑房师爷等谋算怎么督促加快拆窑的事,一听镇民不但不肯拆窑,还公然闹到公馆里来请什么愿,这还了得!便抖出威风,随即升起了便堂。那县官屁股还未落座,就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喝道:“你们这伙刁民,竞敢违抗本县的命令,不肯拆窑,真是胆大包天!谁是为首的?快给本县站出来!”可是堂下没有一点回音,谁也没有理睬。知县以为这一顿骂就把大家吓住了,心里有点得意,就更提高了喉咙:“本县早已晓喻,这是军令!违抗军令就要杀头!知道吗?!”这时,有个坯坊工人实在忍不住了,连“老爷”都不称一声,就大声说道:“窑是我们的命根子,拆了窑,叫我们吃什么?!”一个工人开了头,其余几十个人一齐嚷开了:“是啊,这不是叫我们不要活了吗?”“要杀头就杀头,窑就是不能拆!”知县万万没有想到,这伙泥巴佬,居然敢同他县太爷正面顶撞。直气得胖脸变成个竖猪头,连连猛拍惊堂木:“好哇!你们违抗军令,还敢集众闹事,捣乱公堂,真岂有此理!”他张开嘴巴,杀猪般大叫:“来人哪,给本县一个个枷起来!”一阵吆喝,用上来一群如狼似虎的差役,不容分说,把几十个人一齐戴上了木枷。知县又吩咐差役把他们一个个枷在公馆门前的街上示众,并晓喻全镇窑户,凡不拆窑者,一律照办。

 

  那时节气正值炎热的七月天,当头的太阳像一炉火,放个鸡蛋也晒得熟。这些被枷在太阳底下的窑户和窑工,怎么熬得住?一天晒下来,就有人中暑倒了。可是这天没见人拆窑。第二天,被枷的人又倒了几个,还每人拆窑。那知县原以为使上这套酷刑,惩一儆百,就可以吓住大家。现在一见此情,这伙人不吃这一套,自己倒先吓软了劲,怕再这样下去,激起民变,更不好收场;再说这时太平军已攻下乐平,景德镇一日几惊,他屁股也坐不住了,恨不得早点溜之大吉。因此,便让那帮衙役出面,从中作好作歹,玩个“讨保”、“具结”的例行公事,悄悄地把枷的人放了。

 

  那帮清朝的贪官污吏,平日鱼肉百姓,残暴成性,哪里肯就此罢休!他们认为景德镇是个“刁民”聚集的地方,不下狠心,难出这口气!他们也早有预谋,决不让景德镇这块肥肉落入太平军之手!于是大发兽性,就在他们慌忙逃命之际,触动了全部驻守兵丁。将景德镇的三百多座窑一齐捣毁,并四处放火,趁火打劫,把百姓的衣物细软抢的一精二光。一个好端端的景德镇,顿时变成了一片废墟。

 

  八月初,太平军赶到景德镇时,只见到处残墙断壁,破门倒户,所有的瓷窑都变成了一堆堆乱砖头,哪里还像个瓷城的样子!许多百姓缺衣少食,无处安身,拖儿带女,流落街头。太平军军纪严明,到镇的那一天,就一面安抚百姓,开仓放粮;一面替百姓盖茅屋,修房子,重建家园。百姓看见太平军这样好,都感动得流泪,连一些躲到乡下去了的人也跑回了镇。家家户户还用黄纸写上一个“顺”字,因为太平天国国号“大顺”,也是表示民心归顺,归顺太平军,永享太平之福。

 

  就在这时,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了。这天天气晴朗,月亮圆圆。镇上的百姓虽遭洗劫,没什么好吃的可供赏月,也不免要到外边月光底下坐坐。老百姓和太平军东一群西一伙的,散布在昌江河边,共度中秋之夜。一想到吃人的贪官污吏已经被赶跑,清朝快要灭亡,大家有说有笑,有的唱起了饶河班的赣剧,有的唱起了浮梁县的采茶戏,就像开了军民联欢晚会一样。虽说是兵荒马乱年头,倒也热闹不过。

 

  在月光下,大家谈着谈着,又谈到瓷业上来了。当时,太平军的士兵都问瓷器是怎样烧的,并望着那些被毁的窑囱感叹地说:“可惜,我们还没有见过烧窑呢!”大家听了,都叹气说:“要不是被狗强盗把窑毁了,让你们看看我们烧窑,该多好啊!”他们回想过去,再望望眼前一片砖瓦堆,心里都有着无限感慨。他们的祖祖辈辈都是做瓷器、卖瓷器靠瓷业为生的,这时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怎样快些把窑再建起来,早点安居乐业。一边在谈话,一边就有几个人就地捡了些渣饼子、窑砖,砌起了一座座像宝塔式的“窑”,里面塞满干柴,点火烧了起来。当然,这并不象真正瓷窑的样子,无非是借此表达他们对瓷业的怀念与希望罢了。这里一烧,那里也跟着烧起来,不到半个时辰,远近都烧起这种“窑”来了。一时间,红光闪闪,火焰冲天。军民个个拍手欢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

 

  后来,太平军走了,可是这晚军民欢乐的情景,却永远刻在瓷城人民的心里。为了纪念太平军,从此景德镇人民每逢中秋节就烧起这种“窑”来,并且叫做“太平窑”。旧社会年年岁乱年荒,人民也有“太平窑,盼太平之意。“一年又一年,这个风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