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窑说瓷】景德镇千年瓷业之习俗崇拜

来源:景德镇古窑  发布:窑窑  发布时间:2015-11-23 08:15:29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景德镇的瓷业习俗崇拜十分突出,我们根据民俗事象,将其分为三类,即自然崇拜,师祖崇拜和英雄崇拜。

 
  自然崇拜。以高岭瓷土神为代表。在景德镇东面45公里的高岭村水口亭边原有座小庙,传说这座庙内的神主就是“瓷土神”。当地人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老人在高岭村,“点化”了一村民夫妇,像“糯米粉”一样的土不能吃,却能烧造出好瓷器来,于是人们知道了高岭土的用途。从此,这个老人成了人们供奉的土地公公,即瓷土神。对瓷土神的崇拜表现了瓷工们对自然资源的向往和追求。正如蓝浦在《景德镇陶录》中所记,景德镇这个地方“水土宜陶”,瓷土是制瓷最基本的原料,在长期的制瓷劳动中,景德镇瓷工逐步掌握了各种制瓷原料的特性及其配制,特别是掌握了对高岭土的运用,但这些凭靠的都是经验。找矿、选矿、配制还远未达到依靠科学手段的水平,人们很自然企求大自然的恩赐,人们把自然神化并加以崇拜。
 
 
 
  师祖崇拜。以师主赵慨为代表。赵慨,字叔朋,曾出仕晋朝,据说先后在福建、浙江、江西任职,退隐景德镇后,把福建、浙江等地的制瓷技术和当地的制瓷技术结合起来,促进了镇瓷的发展。他“道通仙秘,法济生灵。故秩封万石,爵视侯王,以其神异足以显赫今古也”。明仁宗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在御器厂内建师主庙,以后香火不断。在师主庙内,中间供奉赵慨的坐像,两旁分别六个师傅的神位,有打杂师、做坯师、印坯师、利坯师、挖坯师、杀合坯师。基本包括成型作坊主要工种的师傅。师主庙全名为“师主祐陶庙”,所谓“镇民多陶,悉资神佑”。瓷工供奉赵慨,祈求的是神灵保佑,陶业顺利,烧造出好的瓷器来。瓷工们所崇拜的偶像是那样的“实”,如果说赵慨还算是远久时代的人,那么打杂、做坯等六个师傅就生活在瓷工中间。所以这里瓷工对师祖的崇拜除祈求祐陶之外,还有一种对师承关系的重视。瓷工对赵慨就如木工之于鲁班。师祖崇拜中尊重师长,重视技术的积极内涵有其一定的意义。
  英雄崇拜。以童宾、蒋知四、郑子木等为代表。童宾,字定新,明浮梁里村人。 他“性刚直,业儒,父母早丧,遂就艺浮地利陶”。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兼任景德镇窑务的太监潘相督造青龙缸,因烧造难度大,久不能成。潘相对窑工鞭笞 威逼,窑工本来衣食就不得温饱,又加此苛索,苦不堪言。童宾出于义愤,跳窑自焚,次日开窑,龙缸果然烧造成功了。为纪念童宾,在镇民和瓷工的要求下,官府不得不立祠祭祀,童宾被尊为风火仙师。后来,由清廷敕封为“广利窑神”。唐英督陶时,曾重修其祠庙,并题写了“佑陶灵祠”的瓷制匾额。为纪念童宾,烧窑业还定为行规,二十年一届举行迎神会,成为全镇瓷工的盛典。
蒋知四是民间传说中清朝坯房工人,因为带领瓷工为改善生活打派头(罢工)被官府抓去。他坚强不屈,坚持为工人说话,最后被杀害,但却因此为工人争取到了每月十二两猪肉的待遇,瓷工称之为“知四肉”。他们每当吃“知四肉”时都要在晒坯架的料板上点香供肉纪念蒋知四,并把蒋知四的牌位供奉在师主庙。
 
 
  郑子木是清朝的菱草工人,也是因为反抗压迫剥削,率领工人打派头被官府杀害。茭草工人为了纪念他,干活的时候身上都系一条白围裙,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童宾、蒋知四和郑子木他们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中都表现出一种献身精神,瓷工们对他们的崇拜,除对神祈求保佑的心理外,更多的是一种纪念。
综上所述,景德镇瓷业习俗崇拜中所包含的自然崇拜、师祖崇拜和英雄崇拜有其以下共同的特点:
  1、它们受中国社会宗教崇拜的影响不可避免地都带上一定的神秘色彩。但这些“神”的本体都是人,而且是实实在在的瓷业工人,即使是瓷土神,何尝不是瓷矿工人的化身呢?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景德镇瓷业习俗崇拜的本质内涵就是崇拜劳动者本身。
  2、在景德镇瓷业习俗崇拜中包含着一些积极的思想观念,诸如对自然的向往、追求;对师长的推崇;对技艺的重视;对恶势力的鞭笞;对为事业、为群众表现出的献身精神的肯定等等。  
所以我们可以说景德镇瓷业习俗崇拜在景德镇瓷业发展的进程中是有其积极影响的。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