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窑说瓷】景德镇千年瓷业之革命传统

来源:景德镇古窑  发布:窑窑  发布时间:2015-12-14 08:41:06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廷的屈服,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而清王朝的昏庸、军阀统治的残暴、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更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运动,规模广大、影响深远,历时l5年。太平军足迹遍及国内17个省,曾攻克60多座城镇,景德镇是其中的一个。
 
 
  自清末至民国初,瓷业遭到厄运,日趋萧条,工人生活极其困苦,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反抗封建王朝和军阀政府压迫与剥削的罢工风潮迭起。最著名的有“白围裙”、“知四肉”、“争白米饭”、“雄黄酒”、“春荒斗争”等十几次,当地叫做“打派头”。其中,有的是全镇瓷业工人参加的大罢工,有的是某一行业工人的行业性罢工,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景德镇工人的自发斗争达到一定规模。l926年l月,中国共产党景德镇地方党组织成立,在党的领导下,工人革命的自觉性、组织性不断提高,斗争蓬勃发展。1926年11月,北伐军进镇,地方党组建了以共产党员为主的国民党浮梁县党部,取代了军阀统治。1927年—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有起有伏,高潮时间是1930年,方志敏同志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三次进景德镇,当时红军的指挥部设在麻石弄商会内。1934年—1935年建立了以程家山(今市属蛟潭区境内)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根据地的共产党组织,起初称赣北特委,扩展到皖南边境时称皖贛特委。由于国民党军的进攻,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后转入皖南山区。在这期间,景德镇许多农村地区都建立过乡、村苏维埃政权。因此,景德镇是大革命时期贛东北的老根据地之一,至今仍保存着不少革命旧址。
 
 
  抗日战争期间,陈毅同志曾于1938年春到景德镇瑶里,集中各地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抗日义勇军,到岩寺后称新四军。这就是有名的“瑶里改编”。同时,还成立了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驻瑶里留守处,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从1940年起,由于国民党当局推行反共政策,本地党组织、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被迫转入地下和到农村山区参加游击战争,先后在边境建有多处县委、县工委等组织,坚持开展革命活动。
  1949年4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解放了景德镇。从此景德镇获得新生,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方向迈进。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