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清代镇窑开窑亮宝 历史学家阎崇年全程见证
6月18日,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复烧点火的景德镇清代镇窑开窑。经过一昼夜的烧炼2天的冷却,窑内瓷坯浴火初生蜕变成精美的瓷器,引来现场人们及游客的赞美和欢呼声。
清代镇窑开窑亮宝
阎崇年和窑工一起开窑门
上午九点,历史学家阎崇年、国家文博专员周荣林和窑工共持太平钩将镇窑窑门敲开,随后清代镇窑里的一排排匣钵被窑工们从高到低搬出,一件件精美的陶瓷从窑炉匣体搬出,在众窑工的手中传递,也引起现场和游客的赞美和欢呼。据介绍,此次开窑需要3天,窑内陶瓷有2000多件,品种有钧红、粉青、青花、窑变等多色系品种,器型均是传统造型,有金钟瓶、花篮瓶、玉壶尊、梅瓶、赏瓶等。
窑工师傅将精美陶瓷搬出
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接受采访
在现场,记者采访了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他说:“我研究明清历史50年,始终有个梦想就是来到景德镇,这次终于圆了50年的梦。14日我参加了镇窑点火,今天我又参加了镇窑开窑,我喜欢景德镇。我到一个地方出差,基本上就是一天,很少过夜。但是我在景德镇一呆就是6天,而且我还觉得没呆够,让我呆60天、600天我都愿意。景德镇陶瓷是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的一个花朵,在整个世界文化的花园里,景德镇陶瓷受到世界瞩目。”阎老师告诉记者,14日晚上,他来到镇窑,亲自往窑内加了柴火,而且看窑火一直到凌晨5点。古窑6年来复烧之路,正是契合今年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日的主题“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整个烧窑开窑过程到精美的瓷器出窑就是一个动态的,活态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