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驱动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
一座城,看沧桑巨变;一座窑,见文明传承。
往事千年,景德镇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产瓷基地,曾经无比绚丽地见证了江西乃至中国文化尤其是陶瓷文化的辉煌和荣耀。“千年瓷都”无疑是对这座城市最好的注脚。
曾几何时,这里曾经的喧嚣与繁华落幕,似乎把这座世界“瓷都”打落了尘世。就在人们蹉叹景德镇瓷窑风光不再之时,一个名叫陈武平的年青人站了出来,开始了传承和保护景德镇瓷窑文化之路,开创了现如今全国唯一一家以陶瓷文化主题5A级景区--古窑民俗博览区,成为景德镇古窑遗韵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演绎一个传奇需要十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而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打造的文化传奇仅用了6年。
从无到有,在6年沉淀之后,当人们重新找寻这家景区的文化保护之路,再现“古窑”文化传奇的真实过往时,发现“古窑”的文化保护轨迹是如此坚毅执着。
穿行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古代瓷窑复建复烧似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特别是2012年元月古窑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以后,更是引来无数人前来打探、寻迹。
古窑之所以列入“国保”,是因为它是目前我国唯一完整地保留着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而且还于近几年成功复原并复烧了一系列古代瓷窑。


为何要复建复烧古代瓷窑,古代督陶官唐英的一句话似乎成了最好的解答—“瓷器之成,窑火是赖”。瓷要成器,最后就是靠一把火。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景德镇窑炉发展史也反映了景德镇陶瓷发展史。基于这样充分的认识,陈武平和他的团队于2009年10月,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成功举行了首次古窑复烧--清代镇窑复烧。清代镇窑在复烧同时即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此后,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明清御用窑相继成功复烧。从此,古窑民俗博览区开始走上了一条在复烧中进行保护的“活态传承”崛起之路。


古窑的崛起,给全国乃至世界传递了一个积极信号:景德镇不仅有“千年瓷都”之名,更是将古窑瓷窑文化非常完整的传承与保护了下来,非常值得一看。
的确如此,保护与传承陶瓷文化相交融的古窑,是江西省第6个获得国家5A级金字招牌的旅游景区,某种意义上看,这不仅打破了景德镇5A景区零的突破,更是将一张写满千年瓷都遗韵的文化名片发向了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