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记】景德镇四大名瓷,你了解多少
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财富。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薄胎瓷称神奇珍品,雕塑瓷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
青花瓷
青花瓷又名“白地青花瓷器”,别名“釉里青”、“白釉蓝花”,属于釉下彩瓷的一种,它是用钴矿为原料,先在瓷坯上描绘纹饰,再施一层透明釉,入窑经1300℃左右高温一次性烧成,使得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成品青花瓷呈现出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明净素雅、永不褪色。青花瓷虽色泽单一,但较之五彩更显清丽、隽秀,千百年来广为众人所爱,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美誉。
玲珑瓷
玲珑瓷,始于明永乐年间,是在泥胚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施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为半透明的亮孔。灵巧,明澈,剔透,半透半明,犹如含羞又灵性之少女。其纯清如金庸笔下的小龙女。灵丽清新,令人生怜。
粉彩瓷
粉彩瓷,始创于清康熙晚期。彩绘时先在白瓷胎(已经烧制一道的白瓷)上勾成图样,再填上一层“玻璃白”(一种含有铅、硅、砷元素的画料),然后用彩料描绘洗染,入炉烘烤而成。粉彩画面线条纤细秀丽,形象生动逼真,色彩粉润柔和,富有立体感。其精细处,无微不至;豪放处,潇洒秀逸。粉彩的图案装饰形式丰富多采,色彩更是千变万化。犹如风情万种的少妇,雪蝶斑斓,勾人魂魄,带给你千滋百味!
透过一排排雍容华贵的粉彩瓷瓶,在古窑可以看见头发花白的张文月老艺人正用纤细的钢针雕刻着什么,还不时地用嘴吹去雕刻下来的粉末,走近仔细看后我才恍然——那“绣花针”下正“扒花”出细密匀称的凤尾纹花样,再细品旁边的粉彩瓷瓶,花鸟图案下果然有精致的纹理质感,难怪张文月老艺人被世人称为“扒花大王”!出自他手的高档粉彩精品,多数被作为国礼瓷赠送外宾,国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更是争相收藏。张文月老人现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优秀传承人。然而在荣誉的光环下,谁又会想到这位老人其实是一位聋哑人呢?在他60年安静寂寞的扒花岁月里,唯有这美丽的粉彩瓷诉说着他的内心世界。
颜色釉瓷
颜色釉瓷,颜色釉又叫单色釉,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的青釉,两汉到达较高的烧制水平,成熟于唐宋时期。是用铁、铜、钴、锰等氧化物,配制成不同的色料,施于泥坯或瓷胎之表层,经高温或低温焙烧而成的一种瓷器。这类瓷器釉面斑驳璀灿,呈色五彩缤纷,被人们赞之为“人造宝石”。如祭红釉瓷,其瓷面的釉色似初凝的鸡血,深沉安定,莹润均匀。为因古时皇室常以它作祭器,故称之为“祭红”。又如三阳开泰釉瓷,在乌黑闪亮的釉面上,呈现出三处扁圆形的红釉,红釉四周喷射黄、青、绿各色光芒,恰似三颗太阳喷薄而出,故称“三阳开泰”。颜色釉瓷,有“千窑一宝”之美誉。
千年瓷都,景德镇人用自己的勤劳,智慧,汗水为世间创造出众多奇世珍品。泥火交合,大浪淘沙,千年的沉淀,千年的锤炼,最终形成景德镇瓷器的四大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