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瓷博·魅力古窑】2014年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古窑民俗博览区系列活动精彩绽放!
10月19日上午,景德镇明清御窑(青窑、龙缸窑、风火窑、色窑、爁熿窑、匣窑)六窑复活点火暨明代葫芦窑开窑仪式在古窑民俗博览区内隆重举行。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咨询专家、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陈平女士,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阎崇年先生出席仪式并致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王晓峰宣布点火。
(请在有Wifi的情况下观看)
出席活动的市领导有:刘昌林、颜赣辉、梅亦、王力农、黄赛荣、管和平、何军威、刘朝阳。汪立耕致辞,副市长熊皓主持。
汪立耕在致辞中指出,明清御窑复建复烧是传承弘扬景德镇陶瓷文化遗产,创意发展景德镇文化旅游产业的重大活动。今天的传统瓷窑复烧活动正是瓷都景德镇生机勃勃,追求梦想的生动体现。从2009年起,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先后在古窑民俗博览区复活。景德镇明清御窑“六式窑”又将同时燃起圣火。年复一年燃起的熊熊窑火向全世界传递着千年瓷都的陶瓷文明,吸引海内外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千年瓷都借助窑火的神奇力量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江西省委强卫书记指出:“江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要促进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用文化去拓宽旅游业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质。”古窑民俗博览区历代瓷窑复烧的文化活动正为我们提供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成功范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我们要继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为千年瓷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为景德镇市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做出新的业绩。
陈平在致辞中说,很荣幸参加瓷博会,看见了一门传统手工艺的复活,同时也看到非遗传承人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价值得到体现。非遗就在大家身边,要让非遗传承人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去传承。古窑对历代传统柴窑科学复烧给后人留下了历史,值得借鉴,应该推广。阎崇年在致辞中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瓷器是其中之一,而景德镇瓷器是中华瓷器的优秀代表和杰出典范。明清时期的官窑复烧点火,传统文化的火把“活”起来,这不仅影响全中国,也将影响全世界。
仪式结束后,领导和嘉宾前往景德镇明清御用窑为六窑复活点火,并现场见证了明代葫芦窑开窑。
参加复烧点火暨开窑仪式的嘉宾还有来自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以及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文博专家,陶瓷高等院校教授,部、省、市陶研所的专家等。复烧点火仪式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新社等中央、省、市、境外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
古窑让文化遗产“活”了起来!
10月19日下午,“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专家座谈会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进行。
(请在有Wifi的情况下观看)
著名历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咨询专家、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全球副主席陈平女士,以及全国各省博物馆馆长等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总结经验、集思广益,探讨如何让文化“活”起来,更好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福建博物院院长吴志跃表示:“19日上午参加古窑复烧的时候体验了一种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方法,当我举着火把点火的时候,我感觉在跟我们的先民对话,在这一刻我感觉,文化遗产得到了活态的传承,这一幕终生难忘。”
座谈会上,古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旅游和文化的结合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赞赏。广西博物馆馆长吴伟峰表示,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品位的,而没有品位的旅游是很难得到持续发展,这点上,古窑做的非常好。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原所长李一平说,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必须是活态的,古窑做到了生产、技艺传承和文化保护相结合,突破了原来的静态保护,用活态的保护,使得文物为社会服务,得到了可持续发展,让文化遗产“活”了。
江西省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洪文艺表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灵魂出窍,没有旅游的文化是魂不附体。如果文化离开了旅游,很多文化遗产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上都会受到阻碍。古窑做到了文化和旅游的完美结合。作为唯一一家在城市中心的5A级景区,古窑对江西旅游强省的建设也具有独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