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传承,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之二

来源:景德镇古窑  发布:小鱼儿  发布时间:2014-12-18 08:22:01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做好的粗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阴干(必须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自然阴干,不可日晒。做坯成形的坯体,必须斜放在坯板上,不可直立放置,直立放置,则可能产生底部的坯裂),就可以进入印坯工序。印坯,是为了使手工成形的圆器在烧制后达到整齐划一。待手工拉坯的坯体自然阴干后,将半干的坯体置于土制磨具上以手按拍,使得坯体周正匀结。​​


汪会政:瓷坯成型的现实意义


  汪会政老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0岁开始学徒,擅长圆器印坯。今年76岁。拉坯出来后大小会有些不一。放在阴凉处等到半干时,将粗坯套在模具上以手按拍的整形,使坯体周正匀结,这样每个瓷器坯体规格就很标准了。这便是印坯工序。​​

 


  “出手坯成板上铺,新坯未削等泥涂;钧陶自己古宗良匠,怪得呈材要楷模”,印坯也是一种古老的成型方法,它是指待坯体制定成型后,须将晾至半干的坯放到预制好的模型套上印压,使坯体周正匀结;另一方法是将适量泥料揉入模子,用手工抚压,然后加以休整。​

 


  “覆搏用盔帽一印,微晒留滋润又一印”即指两次坯印,“盔帽”指印坯模型,因碗类印坯模型形似盔帽而名。瓷都景德镇称此种印坯模型为“死人头”,印坯操作称为“死人头”。关于印坯用模型的材料,一是用山土制作烧结而成,要有一定的吸水性和坚实度;一是用含砂的黄泥制作;印坯整形模的形状是按照坯体尺寸镟削加工而成,印模的外形即坯体的内形。《陶冶图编次》中有图为“印坯乳料”,文中表明半干坯需用模型套印修整均匀备修,并告戒印坯前的坯体,要求晾干到不粘手为宜,太干则屈服值太高,不适于矫揉整形;太湿则印坯整形后还会变形,印坯时坯体含水率视泥料饱水率而不同。

 


​  印坯是一个按照器皿规格尺寸进行器物定型的阶段。由于拉坯后栽在木板上的雏坯初坯,一般壁厚可能不均匀,并存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因此,必须在具有一定规格标准的模型上进行印坯整型,以达到符合器皿规格尺寸要求。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