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与传承,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之三
利坯也称“修坯”或“旋坯”,是陶瓷成型中极为重要的工序之一,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内外修坯是景德镇制瓷工艺中一项极为重要并优于其它窑系的成型技术,是形成景德镇陶瓷风格的一个独特的技术保障。
冯祖发:手工技艺要延续下去
拉成的坯半干时,置于辘轳上,用刀修整,使器表光洁,厚薄均匀,这道工序称为利坯。这道工序首先是把黄色的泥坯放在利坯车上,然后工人坐在车上,用专门工具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一致,而使泥坯陈显出皓白的颜色,是陶瓷成型中极为重要的工序,最终确定着器物的形状。镇瓷“制造讲究,内外修坯”。利坯工不仅需要熟识泥料性能、器物造型的直、曲线变化,烧成时各部位留泥、收缩情况,还要先学会磨制十多首繁多的铁质利坯工具。
古窑景区内利坯生产线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冯祖发今年68岁,8岁开始学艺,爷爷和父亲都是利坯的工人。早在清朝的时候,他的爷爷就开始做这门手艺了,后来传给他的父亲,现在传给他,到现在他做这行已经有60年的时间了。
现在有利坯的机器,效率比人工高,但是冯祖发认为,自己的手工技艺依然有存在和延续的价值。
冯祖发认为,相对于机器制作的陶瓷,手工制作的瓷器不容易变色,不容易坏,沉在海底的中国古代瓷器虽然经过了几百上千年,但是依然跟新出窑的一样,色泽、形状都没有改变,这就是手工制瓷价值最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