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用文化创新的力量,呈现个性化设计的景区!

来源:景德镇古窑  发布:小鱼儿  发布时间:2015-01-27 08:38:58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让模糊的变得清晰,浅淡的变得深刻,错位的加以重整,破败的加以整觞,文化变身磁极,器物变身宝贝,遗迹变身故居,旧屋变身道场,新屋变身遗产,由新变旧,由旧再新,也就是千变万化,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2012年3月古窑民俗博览区,开启全面提升改造的过程。采取了以古窑环境为原型,摒弃复制陈列展示,多维搭配。一是空间功能转变,即把传统手工作坊、古窑做新的解读,挖掘空间使用特点,结合新功能需求,使其向新休闲空间转变;二是注重生态地域风格,吸收历史、地域、民俗建筑景观特色,充分运用地域性生态材料,用木材、窑砖、瓷片、器皿等与瓷相关的各个阶段的材料、以及瓷器生长后的可能的各个阶段的样貌、片段变成活化景观。观窑之貌,呈瓷之彩,亦窑亦瓷。

 

 


  古窑提升改造可以总结为8个工序:谋划、聚气、通感、活化、整饬、标识、配套、前瞻。瓷片:可以象古物一般埋在地底,像庄稼一般种在地上,像风幡一般峭立墙面,像冰棱一般倒挂屋檐,像古经般深嵌石盘,如风行水面,如雁过留痕,如大地呼吸。

 


  陶器:可以堆栈,可以阵列,可以覆盖,可以嫁生,可以复写,可以列队成营,可以砸碎重组,可以浴火再生。


  树木:焕发生气,涤染感情,密纹深意,深嵌讯息,点火升温,长出草木,如景、如园、如友,如身体的一部分。


  泥土:聚结,旧窑、古村、园子恢复旧貌,消失的气味、声音和光线全被召回,原材料重生景观、老传统重建体验,旧滋味充盈感官、老艺人历练人生。

 

 

 


  从改造设计到施工建设,古窑得到多方面的关注以及高度评价,成为景德镇的代表性景区。现在的古窑,其变化之大、景观之美、文化之活、产业之劲、后力之足,均令人印象深刻。对古窑的全能改造折射出规划和设计的巨大力量,走出了一条未来文化遗产的创造之路。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