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一段玩泥巴的记忆!

来源:景德镇古窑  发布:窑窑  发布时间:2015-10-31 14:00:58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捻一个尔,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起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尔,尔泥中有我。这首捏泥人的明代古诗词,诗中形容一对情人好的跟一个人似的,实在是再生动不过了。不独我们的古人有这样的浪漫想象,那部经典的美国电影《人鬼情未了》,黛米和托尼在片中相拥玩泥巴,美好而忧伤的画面,人鬼殊途的悲剧爱情故事,足足感动了一代的痴男怨女,赚足了有情人们的眼泪。

 

 
  还记得最早接触陶瓷作坊,是在遥远的大学时候,再接上玩泥巴的记忆,是在若干年后的景德镇,一座千年古瓷都。我分别在2013年和今年两次走进了景德镇古窑,在这里,遇见了一群白发老人,穷尽了他们的一生,专注于“玩泥巴”的活计。
 
 
  老人们玩泥巴和爱情无关,更与浪漫没有半毛钱关系,他们依照世代传承的手工技艺,埋头把一堆瓷土,变成了让人惊叹的精美瓷器。即使是一只普通的粗陶碗,他们也用心的捏出来。面对着早已成为非遗传人的陶瓷老艺人,我们唏嘘不已,感慨万分。
 
 
  在同行的伙伴们怂恿下,我在转动的陶胚转盘前坐下,重温当年玩泥巴的感觉。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里有一批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们坚守传统的手工制瓷技艺,坚持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制瓷生产线,经过繁琐的72道工序后,一捧普通的瓷土会变幻成惊艳的瓷器,“一根木棍搅动千年,一门手艺养活一城人”。
 
 
  在古窑里,只见老艺人用木棍搅动车盘,车盘快速旋转,开始做坯拉坯。随着师傅双手的微妙变化,一只只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瓷器渐渐成型。
 
 
  手引泥走,泥随手变,揉泥、拉坯、印坯、挖足、利坯、画坯、施釉……每一道工序都是珍贵的非遗,手工制瓷之难,难在人才。
 
 
  这些肩负传统技艺的老艺人,几十年如一日,一笔一划,一转一磨,甚至一辈子只做一道工序,而练成这门工序可能需要十年!
 
 
  民间艺术家们有的在薄如蝉翼的瓷片上仔细的描出花纹,而有人在坯上雕刻出复杂的吉祥图案甚至做出镂空的效果,这“指尖上的舞蹈”,令人叹为观止。
 
 
  景德镇古窑有著名的四大名瓷:青花瓷、颜色釉瓷、玲珑瓷、粉彩瓷,最爱的青花瓷,被称为“白釉青花一大城,花从釉里透分明”,蓝白分明,优雅宁静。
 
 
  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体积最大,烧柴最多的一座古窑:镇窑,面积大约260立方米,每次能烧2万至3万件瓷器,要用大约7万至8万斤松木。它是烧制特色传统瓷,尤其是烧制颜色釉瓷最合适的窑炉。
 
 
 
  风火仙师庙,风火仙师庙里供奉的是风火仙师童宾。童宾是明代万历年间景德镇的烧窑把桩师傅,在烧造御器大龙缸时悲壮献身,被后人奉为窑神。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今天的景德镇古窑默默复原着美之极致:手工制瓷。景德镇古窑的制瓷技艺,印证了“五行相生”的哲学,昌江水蜿蜒而过,高岭土细腻而白,群山环抱,松树林立,是柴窑必不可少的上等燃料;一件件作品,历经这熊熊窑火方能成就;神器出窑,让世人惊叹;金木水火土,隐含着中国瓷器的大智慧。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