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御窑千年》(四)御窑之源之水土宜陶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2017-09-14 08:46:39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各位游客、嘉宾,大家好!
  为更好地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精心策划、特邀国内相关行业顶级专家,为您打开文化知识宝库!
  传承中华文明,立足千年瓷都景德镇,向世界讲述中国陶瓷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古窑讲堂,现在开讲!
古窑讲堂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为您讲述大故宫《御窑千年》(四)御窑之源之水土宜陶
水土宜陶

御窑文化,窑火千年,传承有绪,首推景德。究其内在原因,在于水土宜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产一方器。景德镇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得天独厚、得地独厚、得人独厚。具体说,有六条:天、地、木、水、人、史。

一说天:这里的天,指纬度、温度、湿度、气候、光照和降雨量等。景德镇地处东经117°15´,北纬29°10´,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7℃左右,跟岭南比,不算太热:跟塞北比,不算太冷。可以说是不冷不热,而且温差变化小,所以烧瓷器的胚胎不容易胀缩。年均降水量约为1760毫米,总量适中,且很少有梅雨季节,胚胎不易因潮湿变形。

二说地。烧造精美瓷器,需要优质瓷土。景德镇具有得地独厚的条件,不仅地理区位距元、明、清都城不算太远,也不太偏僻,而且拥有瓷石和瓷土——高岭土。所谓高岭土,指在高岭村发现的瓷土。我去那里看过,挖出来的高岭土是雪白的,后来被世界公认是烧造瓷器最好的原材料。在景德镇周围群山中,除瓷石和高岭土外,还蕴藏其他陶瓷原料40余种,不仅种类众多,而且储量丰富。

三说木。景德镇地域,森林繁茂,数量多,更生快。景德镇烧造瓷器,主要用松柴和杂柴。中原缺少山林,多用煤烧瓷器。用松柴烧窑,火焰更旺,温度更高,可达1300℃。其中马尾松油脂多、火焰长、燃点高、耐久燃、数量大。宋代诗人苏轼就有“夜烧松明火,照室红龙鸾”的诗句。景德镇的窑柴,就是将松树砍伐后,锯成七八寸长的木段,再劈开成块,阴晾干燥,以备烧用。此外,窑场和坯房、料桶和料板、桌案和堆架,也都需要大量木材。松木、杉木、杂木、灌木等,正是景德镇窑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说水。 景德镇,土既宜瓷,水亦宜瓷。水成为景德镇瓷器生产、贸易、运输的生命线。景德镇濒临一条江,叫昌江。昌江是景德镇的母亲河,因镇在昌江以南,古称昌南镇。昌江发源于安徽祁门,穿过景德镇,西南流经二百里,合乐安江,汇鄱江(饶江),入鄱阳湖,连通长江。景德镇还有南河环绕于东南,西河贯穿于西面,形成三水环城之势。其水作用有三:

第一,瓷石粉碎用水。景德镇的河流有一个作为动力的特殊作用。古代制瓷矿石靠人工粉碎,所耗人力甚多。景德镇瓷工充分利用天然水流落差作动力,在一些支流上安装起水轮车和水碓,用以粉碎瓷石。这种水轮车,大的最多装水碓十六支,小的最少装水碓四支。每当春夏水发,车轮旋转,水碓翻腾,数里相接,响声隆隆,真是“重重水碓夹江开,未雨殷传数里雷”。这种粉碎瓷石加工制瓷原料的方式,省人、省事、省时、省钱,显示出中国古代科技的神奇。

第二,瓷土淘洗用水。“造瓷首需泥土,淘练尤在精纯。"景德镇烧造瓷器,澄清瓷土,泥料淘洗,制造瓷胎,用水量大。烧瓷炼灰,调配色釉,也要用水。昌江下游,河水平缓,河床稳定,水量充沛,泥沙甚微,水质优良,制瓷需水,最为合用。

第三,瓷器运输用水。一个地方的产品,运不出去,便是“死物”。瓷器运输,行于九州,远达外洋,更要水运。现代有句话:要想富,先修路。在古代,要想富,通水路。大小河流提供了水上运输的便利。旱路运瓷,容易破损。志书《陶政》记载:“查明初陶厂皆自水运达京。”这是御瓷的运输。民间用瓷,则因木船载量大、较安全、运费低,所以更是靠水运。昌江之上,运输繁忙,渡口码头,热闹非常。古人作歌,记其盛况:

坯房挑得白釉去,匣厂装将黄土来。

上下纷争中渡口,柴船才拢槎船开。

五说人。人,在这里有两个意思:

一是江西人文条件好,历史上名人荟萃,如欧阳修、苏东坡、王安石、曾巩、朱熹、黄庭坚、米芾、文天祥、马端临、洪迈、汤显祖等,或出生江西,或旅寓江西,为景德镇提供了丰厚的文化积淀。

二是制瓷工匠数量多,不是一两位优秀的工匠,也不是一个门类的工匠,当地云集众多心灵手巧、技艺纯熟的工匠和技师,形成了包括各个门类、各个工种的产业体系。当时景德镇有句俗语:“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意思是来自江南塞北、四面八方的工匠会聚在景德镇,他们制成的瓷器遍及天下。

六说史。景德镇陶瓷,历史久远,窑场众多。在今景德镇乐平市乐安江畔的接渡镇南窑村,1964年曾发现唐中晚期南窑龙窑遗址,后进行考古发掘,2013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座龙窑长达78.8米,是至今发现最大的龙窑遗址。出土瓷器有:青釉瓷碗、青釉瓷罐、青釉双系瓷罐、青釉执壶,以及酱釉腰鼓等。景德镇窑山也曾发现唐代龙窑遗址。这些重大发现与柳宗元为饶州刺史元崔所作《代人进瓷器状》文中所载“饶州尝贡瓷器”相印证,说明在唐中晚期,景德镇烧造的青釉瓷器已进贡唐朝宫廷。在景德镇静坑,曾发现宋窑遗址。还有,宋人蒋祈的《陶记》记载景德镇陶瓷,为诸窑口所独见,该书虽只有1184个字,却是第一部陶瓷制作的经典性文献。

从天、地、木、水、人、史六个方面来说,景德镇具备了瓷器生产的自然与人文的全面元素,景德镇窑火,历经唐、宋、元、明、清,其特点有三:一是,千年窑火,至今兴旺,烧造不断;二是,奉旨董造,献纳宫廷,进贡不断;三是,技艺求精,世代传承,出新不断。

因此,景德镇被赞为“瓷都”,饮誉中外,实至名归。

宋代景德镇瓷业日益兴旺,成为国家财政的一大收入。朝廷除派地方行政官员在景德镇“奉御董造”之外,还在景德镇设立全国唯一的创新机构——瓷窑博易务,这是什么意思呢?下一章介绍。


 

【小资料】

(1)六大名窑和八大窑系  六大名窑,说法不同,明人《宣德鼎彝谱》记载:“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名窑器皿,款式典雅者,写图进呈。”八大窑系是指景德镇窑系、龙泉窑系、吉州窑系、建窑系、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等。

(2)汝窑,窑址主要在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此地,唐宋时期属于汝州,故得名。

(3)官窑,宋代由朝廷开办,为官府特制瓷器,故得名。一般认为,北宋时窑址在汴京,称汴京官窑;南宋时窑址在临安,先有修内司官窑,后有郊坛下官窑。北宋官窑受到汝窑和哥窑的影响,南宋官窑则受北宋官窑的影响,一脉相承。“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官窑瓷器,除了郊坛下官窑之外,都是以青瓷为主。

(4)哥窑,相传窑址在浙江龙泉,是兄弟俩当中的哥哥开办的,故得名。传世的哥窑瓷器是青瓷,“多断纹,号曰百圾破”。“百圾破”是哥窑瓷器釉面开片的一种,形容大小纹片夹杂在一起的样子。开片,就是烧窑中瓷器表面发生开裂,而制造者“巧用缺陷”,别具特色。

(5)钧窑,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金代称钧州,故得名。

(6)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以烧造白瓷为主,因当时曲阳归定州管辖,故得名。

(7)高岭土  1869年10月,德国地质学家、柏林大学教授李希霍芬考察了江西景德镇和安徽祁门后,在《中国》第三卷中,详细介绍了瓷石和高岭土。他从岩石学角度第一次论述中国的高岭土,并根据汉语高岭读音译成KaoLin,于是“高岭”成为国际矿物学的专用名词。高岭土因产自高岭山而得名。

100.jpg

 
《精彩文章回顾》
1、【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御窑千年》(一)开篇:窑神童宾的故事
2、【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御窑千年》(二)御窑之源之赐名景德
3、【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御窑千年》(三)御窑之源之名窑荟萃
《古窑讲堂》大故宫《御窑千年》下期预告
【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御窑千年》(五)设博易务之始设机构
 
 
分线
主讲:阎崇年
执行:一把火
萌

100.jpg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