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二十五)宫廷赏玩之物——斗彩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2019-01-17 09:09:48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各位游客、嘉宾,大家好!
  为更好地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精心策划、特邀国内相关行业顶级专家,为您打开文化知识宝库!
  传承中华文明,立足千年瓷都景德镇,向世界讲述中国陶瓷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古窑讲堂,现在开讲!

第二讲 明清彩瓷
  彩瓷诞生较早,但元代青花在景德镇的创烧成功,才真正意味着中国瓷器全面跨入彩瓷阶段。明清彩瓷的制作技术,在前代的基础上,集中国古陶瓷之大成,把土与火的艺术升华到了极致,创造出绚丽多姿、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珍品。品种异常丰富,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素三彩等皆取得巨大成就,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谱写了中国数千年来陶瓷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篇章。
宫廷赏玩之物——斗彩

青花釉里红瓷器创烧于元代景德镇窑。由于釉里红对烧成时温度、气氛等条件的要求比青花更严格,将二者共同装饰一器,在相同的烧制条件下,使二者的发色都保持纯正,十分不易。

青花釉里红瓷器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线绘青花与高温铜红釉局部应用相结合;另一种是青花和釉里红均采用线绘加渲染。元、明时的青花釉里红瓷器绝大多数属于第一种,第二种直至清代康熙时才大量生产,历雍正、乾隆两朝,盛极一时。

斗彩半成品花碟纹盒
明·成化
高13厘米 口径26厘米 足径17.4厘米
1987年江西景德镇珠山明御厂故址出土
现藏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

斗彩瓷器创烧于明代景德镇窑,已为世所公认,但斗彩之名却不见于明代文献,当时都将斗彩称“五彩”或“青花间装五色”。谷泰《博物要览》云:“成窑上品,无过五彩葡萄撇口扁肚靶杯,式较宣杯妙甚。……五彩宣庙不如宪庙……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窑五色用色浅淡,颇有画意……”

“斗彩”之名,最早见于清雍正年间《南窑笔记》一书,其中谈”彩色”时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填彩,青料双钩花鸟、人物之类于坯胎,成后复入彩炉填入五色,名曰填彩。其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今天看来,《南窑笔记》的划分缺乏严密性。因为若按《南窑笔记》的划分,今人所称的“青花五彩”亦可归入斗彩,但斗彩与青花五彩有明显区别,不能混为一谈。斗彩的釉下青花起主导或骨架作用,青花已构成整个图案的框架,或者说是白描样稿。斗彩的半成品(即未施釉上彩时)是一件图案完整的淡描青花器。而青花五彩的釉下青花,只是作为一种颜色来表现,同时为釉上绘画起定位作用。青花五彩的半成品(即未施釉上彩时)是一件图案不完整的青花器。可见,无论是彩绘工艺,还是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斗彩与青花五彩都有明显不同。

景德镇窑斗彩兽面纹方鼎
明·万历
高12.8厘米 口径12.8厘米—15.9厘米
1973年陕西绥德马如龙夫妇合葬墓出土
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景德镇窑斗彩鸳鸯莲池纹碗
清·嘉庆
高4.9厘米 口径10.2厘米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南窑笔记》

清代有关景德镇窑瓷器业的札记著作。作者佚名。约成书于雍正、乾隆年间,现仅存旧抄本。全书不分卷,有条目35条,其中记古窑者7条,明窑者6条,胎、釉、彩、青料、窑等22条。详细而明确地记录了烧制瓷器所使用的原料及其出处,以及景德镇制瓷业的分工、窑炉的形状、大小以及烧制工序。同时还记录了景德镇窑向其他瓷窑学习借鉴的情况。该书是研究清代景德镇瓷器工艺史的重要资料。

 
《精彩文章回顾》
1、【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二十二)嘉庆至宣统:惨淡的落幕
2、【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二十三)白里透红的美妙
3、【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二十四)青花釉里红:完美的结合
《古窑讲堂》本系列下期预告
【古窑讲堂】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二十六)无与伦比的一朝名品
 
分线
主讲:吕成龙
执行:一把火

100.jpg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