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SHOW | 景德·古窑:千年窑火 生生不息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2019-09-27 14:52:17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景德镇,是一座不离水土,又高于水土的城市。那里,有万年风化的石头,有千年的窑火,有百年传承的工匠精神,这样的组合,让瓷艺这种美妙的传承走过时光的长廊,粉黛不褪,光泽不减,青花不老,江山不老,与它相关的故事不老。

窑神童宾

  在古窑民俗博览区,有一座十米高的青铜像。传说在明朝1599年,宦官潘相奉命来到景德镇,为朝廷烧造青花大龙缸。龙缸又大又厚,烧造十分困难,一入窑经高温烧制,不是变形就是坼裂,工匠们都不敢前去应聘。此时,村里身强力壮的童宾,出来担任了“报火”一职。童宾和窑工投入到烧造龙缸的工作中,依然是瓷坯进窑,烧出来是一堆瓷片。而朝廷又不断紧催,潘相对众窑工更是紧逼,鞭笞。童宾为抗议朝廷,一日纵身跳入烈火熊熊的窑内,以骨作薪。第二天,当窑工打开窑门,一个晶亮璀璨的青花大龙缸惊现在大家面前,众窑工悲喜交加,一个个跪拜在窑前。这一年,他只有三十二岁。

  窑工们为纪念这位秉性刚直的英雄,称颂他为"风火仙师"。因为烧造瓷器,火借风力,风与火最为关键,因此,景德镇地区传统民间也称之为"风火神"、"窑神"。

四大名瓷

  青花瓷,发端于唐宋,成熟于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品种的主流,至康熙时期,发展到顶峰。它以含氧化钴的矿物为原料,在陶瓷素坯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是中国青花瓷的代表作。

  粉彩瓷,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是一种釉上彩,经低温烧制而成。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粉底,砷有乳蚀作用,使得颜色产生粉化效果。绘制时用笔将颜色依深浅浓淡洗开,使彩绘的色阶逐渐增加,由此色泽会更粉润柔和,立体感强。其经典作品是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所谓开光,指的是在瓷器的某些部分画出形状各异的边框,框内加入山水、人物、花卉和文字等,就好比是屋内的开窗见光。

  颜色釉,明、清两代的颜色釉瓷色彩十分丰富,传统色釉就多达56种,新中国成立后,又创新色釉60多种。颜色釉是在釉料里添加金属氧化物,呈现不同的颜色。比如铁元素的成色为青色,铜元素为红色,钴元素为蓝色。成品,釉面晶莹,富有装饰效果。有些颜色釉的配料和烧制十分不易,例如祭红釉,其红色非常难得,属“千窑一宝”。

  玲珑瓷,是在明宣德年间镂空工艺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在瓷器细薄的坯胎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半透明的亮孔,俗称“玲珑眼”,需经多次施釉,再入窑烧制而成。多用作酒具、茶具、花瓶、薄胎碗之类的高级艺术陈设瓷。

明清御窑:六式窑

  青窑、龙缸窑、风火窑、色窑、爁熿窑、匣窑,是明清御窑“六式窑”,它们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制窑水平,大量精美的御用瓷器皆出自其中,但在清王朝灭亡后,御窑熄灭了炉火。2014年10月,明清御窑“六式窑”窑火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再度全部燃起,复烧让古窑遗址重焕青春。

  六式窑炉各有不同,每个窑炉只能烧制一个品种。青窑烧制小件青花瓷;龙缸窑烧制大龙缸;匣窑烧制窑具匣钵;爁熿窑烧制中低温颜色釉瓷;色窑烧制高温颜色釉瓷;风火窑烧制多品种瓷器。龙缸窑烧制的产品由于体积大,坯胎壁厚,干燥成型等因素,烧制难度最大。

  六式窑全都采用原始燃料松枝柴火。柴火烧制的瓷器,能直接在胚体上留下自然火痕,使瓷坯色泽温润,变化多端。木柴燃烧后的灰烬,落在作品上,会产生“自然落灰釉”,在受火痕与背火面,造成阴阳变化,也是电窑、瓦斯窑所不及的。越看越耐看是柴烧作品的迷人之处。

随处可见瓷器~

  古窑民俗博览区内,还有一些明清古建筑,内有一些陈设与图片,再现了十五、十六世纪景德镇制瓷业的风貌,推介古老的烧窑手工技术与过程,呈现古人们烧窑的艰辛过程与生活场景。

2019年十一黄金周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系列活动

不管你来不来景德镇

都要听这首歌

《让爱复烧》

分线

窑窑:一把火(编辑)
萌
萌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