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四十九)康熙书房之书房创立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2017-05-11 07:40:12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各位游客、嘉宾,大家好!
  为更好地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精心策划、特邀国内相关行业顶级专家,为您打开文化知识宝库!
  传承中华文明,立足千年瓷都景德镇,向世界讲述中国陶瓷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古窑讲堂,现在开讲!
古窑讲堂
康熙书房提供了一条经验:学习聪明者的聪明,会更聪明;吸纳智慧者的智慧,会更智慧——修养自强不息的精神,陶冶厚德载物的品格。
2
北京社会科学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为您讲述大故宫(四十九)康熙书房之书房创立

康熙书房就是南书房,在乾清门到乾清宫这个相对独立的乾清宫庭院里,院的周围有40间门庑环绕,四维(面)主要有四殿(昭仁殿、弘德殿、端凝殿和懋勤殿)、三房(南书房、上书房和敬事房)、两处(奏事处、批本处)和一宫(乾清宫)等建筑和机构,其中乾清门里西侧,坐南朝北的一处就是本讲要介绍的南书房。

乾清门里的乾清宫院,是个四面围合不太大的院落。从乾清宫到乾清门,南北84米,东西96米,面积8064平米。乾清宫是这座院落的主体宫殿。

宫两侧有两座南向小殿:东为昭仁殿,崇祯帝自缢前在这里砍杀其女昭仁公主。清代在这里储藏宋、金、元、明版及明影印宋钞善本书,是中国古典文献的精华所在。殿中高悬清乾隆帝写的“天禄琳琅”匾,后出版《天禄琳琅书目》,从中可以窥见当时宫中藏书的概貌。西为弘德殿,是皇帝传膳(餐厅)、读书的地方,殿内有乾隆帝写的《弘德殿铭》,其中有句:求全之毁,吉德也;不虞之誉,凶德也。就是说,逆言为吉,谀言为凶——这是一条朴素的真理。帝王虽以它为座右铭,却是难以做到的。

宫两庑——东庑,西向:有端凝殿,是收藏皇帝冠带袍履的地方,就是皇帝的衣帽间,每年六月六日晾晒;它的北面有御茶房,南面有御药房等。西庑,东向:有懋勤殿,是皇帝读书的地方(书房)。康熙帝小时候曾在这里读书。

宫南庑——北向:东端有皇子读书的上书房等,西端有敬事房(总管太监办公室)和南书房。南书房三间,经过拉尺实测,每间室内数据:面阔4.90米,进深6.80米,面积33.32米,三间共99.96平方米,距乾清宫84米。此外,还有为皇帝服务的奏事处和批本处等。

清顺治、康熙两朝,乾清宫庭院实际上是当时中国政治中心、国家权力重心。皇帝日常办公、接见臣工、读书学习、生活起居,皇子读书和皇帝办公厅——包括秘书处、机要处、侍卫处、研究室、智囊团等,都集中在这座庭院里。

南书房的设立是康熙帝的一个创造,这是应军事之需、行政之需、学问之需和情趣之需。说军事之需,是因为当时正进行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军报紧急而繁多,指示应迅速及时,皇帝身边需要有军政顾问和机要秘书。说行政之需,是因为康熙帝是勤政君主,三藩平定后,皇权集中,日理万机,处理政务,也需要一个贴近的咨询、秘书班子。说学问之需,是因为康熙帝酷爱读书学习,经史子集,天文地理,算学音律,地方民情,随时请教和探讨,需要身边有机要的师友。说情趣之需,是因为康熙帝喜欢书法、绘画、诗词、文玩,也需要人同趣相通,同好相逑。所以,南书房建立后,没有因平定三藩之战结束而结束,而是坚持下来,并制度化、规范化。

南书房实际设立较早,但没有制度化、规范化。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月二十日,正式创立南书房。康熙帝说:“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城内拨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数年之后,酌量优用。”(《清圣祖实录》卷六十九)

以上所引说明,康熙帝设立南书房的最初动因是:其一,康熙帝身边的太监等,没有文化或文化不高,不能同他研讨经史,切磋书法;其二,各大臣都有职务,也不能随时陪伴身边,日侍左右;其三,大臣住地离皇宫较远,随时咨商,很不方便,每日派员,轮流值班;其四,加强皇权,抑制旗权。所以要设南书房,这些随侍左右的大臣应是:品德高尚,学艺有长,任事专职,住近宫廷。

南书房的名称。“书房”是清入关前的旧名,“南”字是因书房在乾清宫南面,所以称南书房,又称南斋。雍正时在圆明园也设有南书房。最早正式入直南书房的官员为张英和高士奇。南书房官员称南书房行走,但自大学士到侍郎等,都称翰林,进出南书房,可走乾清门。(英和《恩福堂笔记》)不过进出门时都由内监或侍卫陪同,不可个人单独进出,在书房门外的院里也不能随便走动。

南书房的官员,地位特殊,称为“内廷”。“内廷”官员有哪些人呢?一是御前大臣,二是军机大臣,三是南书房翰林,四是上书房师傅,五是内务府总管等。就连内阁大学士、内阁官员都算外廷,而不算内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内阁为外廷。内阁又为什么算外廷?因为雍正朝从内阁分出军机处,军机大臣算内廷,大学士也就算外廷。南书房翰林与内廷官员进入内廷,从乾清门出入。

南书房翰林,挨近皇帝,参与机要,容易得宠,升迁较快。但是,南书房翰林,也蛮辛苦的——官员虽以入直南书房为荣,但不知其苦:“咫尺天颜,垂手侍立,久之则气血下注,十指欲肿。若派写进呈书籍,则终日伏案而坐,两脚不得屈伸。”有人说:“伺候时立得手痛,钞录时写得脚痛。”皇帝到南书房的时候,值班的翰林们都要到门外站着回避,“呼某人则入,不呼则候,帝去乃入也”。皇帝同每个人谈话内容,都是两人间的机密,外人不得闻知,更不能外传。

南书房值班的翰林,文具由内务府办理,饮食由御膳房供应。早餐在家里吃。《履园丛话》记载:徐乾学饭量大,每早入朝,吃实心馒头五十,黄雀五十,鸡子五十,酒十壶,可以竟日不饥。同朝张玉书古貌清癯(qú),早餐只食山药两片,清水一杯,亦竟日不饥。大多南书房值班翰林,伙食标准有规定:“每餐每日肉菜半桌,稻米一仓升,茶叶一钱。”(《清宫述闻》)可以喝免费的茶水。夏天,从五月初一日开始,每天赐给冰块,装在大盘里乘凉。时令鲜果,地方特产,时常供应,也受赏赐(如字画、笔砚、眼镜、鱼类、鹿肉等)。

南书房也有趣闻:状元于敏中初直南书房时,一日同僚谈锋正浓,于敏中微闻声音,疾呼其同僚说:“老头子来矣!”话音刚落,皇帝驾到。乾隆帝听到说自己是“老头子”,颇不高兴,严厉诘问。翰林们很紧张,不知如何回应。这时,于敏中机灵地对答:“万寿无疆曰老,首出庶物曰头,父天母地曰子。”乾隆帝一听,转愠为喜。于敏中节节高升,很快升为尚书,后官至大学士。

康熙少年智擒鳌拜的故事,有的书说就发生在南书房。康熙帝召鳌拜到南书房进讲经史。鳌拜遵旨进入,内侍以折一条腿的椅子请他坐,持椅立后。命赐茶,内侍先把茶碗用开水煮,使杯极热,鳌拜一接,茶杯坠地。持椅子的内侍,乘势一退,椅子歪斜,鳌拜倒地。鳌拜在国君面前,摔杯、洒茶、歪椅、倒地,实属大大地不敬。康熙帝呼曰:“鳌拜大不敬!”布库内侍,扑而擒之。(《南亭笔记》)但《啸亭杂录》和《归田琐记》记载,是鳌拜入见时,康熙帝召羽林士卒或布库少年将他擒捕的。

南书房翰林,都做些什么?

 
《精彩文章回顾》
1、【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四十六)乾清宫门之重要决策
2、【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四十七)乾清宫门之重要人才
3、【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四十八)乾清宫门之重要信号
《古窑讲堂》大故宫下期预告
【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五十)康熙书房之书房翰林
 
 
分线
主讲:阎崇年
执行:阿 宝
萌

100.jpg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