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八)明官窑青花鉴赏之洪武时期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2017-04-25 07:57:43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明官窑青花鉴赏之洪武时期

   在古陶瓷研究领域,对洪武瓷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以“类型学”为依据,运用排比、分析、归纳的方法,将那些类似元青花而又与元青花有着差异的瓷器列入洪武瓷的范畴。但因缺乏翔实的文献资料和可靠的实物资料的支持,人们还不敢贸然接受这一观点,只把这类瓷含糊地称为“明初”或“元末明初”之物。

   1994年,景德镇珠山御窑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洪武遗物,揭开了洪武官窑的神秘面纱。如果把出土的洪武瓷与传世同类器结合起来研究,洪武官窑瓷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常见的日用器皿,有碗、盘、靶杯、盏托、直口小杯、砚等。这些器物虽然胎体略厚,但造型规整,制作精细,装饰多用双角五爪龙纹,加上在南京明故宫多有出土,因此,这类遗物为宫廷的御用器。

   另一类为气势宏伟、胎体厚重的大件器皿,其纹饰构图繁缛、层次丰富,与元代至正型青花十分相近,曾被认为是元代遗物。器型以大盘为多,直径在37~59厘米之间,再是直径42厘米的大碗(图1)。汉民族的生活中不会使用如此硕大的盘、碗,如果参阅伊斯兰世界的有关绘画(图2),我们就会明白,这类器皿是继元代之后,为了满足伊斯兰世界的需要而生产的外销或赏赉瓷。

图1-1.洪武青花缠枝莲纹直口大碗

图1-2.洪武青花芙蓉纹折沿盘

图2-1.伊斯兰使用大碗的情景

图2-2.土耳其王宫使用大盘的情景

   上述御用瓷、外销或赏赉瓷在明初的需求量非常大。朱元璋特别重视祭祀活动,在他登基祭祀过太庙之后,就对祭器提出质疑,说:“近世泥古,好用古笾、豆之属以祭其先,生既不用,死而用之,似亦无谓。”接着以孔子“事死如事生”的理论,提出用碗、盘做祭器,认为“今祭器用瓷,已合古意”,于是从洪武二年开始祭器就改用瓷器了。另外,还需要大量的瓷器与外国交换良马,洪武七年命刑部侍郎李浩往琉球“以磁器七万、铁器干,就其国市马”。同时还要用瓷器作为赏赐外国国王和贡使的礼品,洪武十三年,仅赏赐占城、真腊、暹罗贡使的瓷器就达57000余件。

   朱元璋当皇帝后说他出身寒微,不忘兵荒饥饿的年月,所以“宫室器用一从朴素,唯恐过奢伤财害民也”。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洪武官窑瓷器的纹饰比较单调,器型比较简单。尽管如此,洪武瓷器仍有它的特色,在历代官窑瓷器中,它有一种难得见到的素朴雄浑的美。

   洪武青花瓷的器型有碗、盘、劝盘、劝杯、玉壶春、玉壶春式执壶、石榴罐、梅瓶等。

  (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彩文章回顾
1、【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五)明、清御厂的规模
2、【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六)明、清御厂的管理
3、【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七)明、清御厂的工匠
《古窑讲堂》本系列下期预告
【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九)明官窑青花鉴赏之洪武时期的器型特点
 
分线
主讲:李一平
执行:阿 宝

100.jpg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