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御窑千年》(三十五)雍正雅致之风格之变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2018-04-19 09:52:53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各位游客、嘉宾,大家好!
  为更好地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精心策划、特邀国内相关行业顶级专家,为您打开文化知识宝库!
  传承中华文明,立足千年瓷都景德镇,向世界讲述中国陶瓷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古窑讲堂,现在开讲!
古窑讲堂

爱新觉罗·胤禛,21岁受封贝勒,32岁晋封雍亲王,45岁登极,年号雍正,在位13年,庙号世宗,谥号宪皇帝,习称雍正帝。雍正帝留下许多话题,为人津津乐道,史家亦有歧见。他以改革著称,举凡吏治、武备、财政、民生,新政迭出,一扫旧象。雍正之改革,延续康熙的仁政,奠定乾隆的基础,促成了“康雍乾盛清”的局面。

雍正创新之风也吹进了御窑。雍正御窑瓷器追求雅致,洋溢着恬淡超然的气息。珐琅彩瓷的繁荣,就是雍正帝在御瓷创新的重大成果。改革首在用人,雍正帝加强内务府与景德镇御窑的联系,选派人才经理御窑,促成御窑风格之变。

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阎崇年先生为您讲述大故宫《御窑千年》(三十五)雍正雅致之风格之变
风格之变

胤禛登位之后,一反乃父之风,宸居,不在乾清官,改在养心殿;陵寝,不在清东陵,建在清西陵;御瓷,不取康熙恢宏,而现雍正精致。这表现在御瓷的风格之变——高雅之风、恬淡之韵、精致之趣。

先说高雅之风。雍正帝曾谕造办处:“朕看从前造办处所造的活计好的甚少,还是内廷恭造式样。近来虽其巧妙了,大有外造之气。尔等再造时,不要失其内庭恭造之式。”这个“内庭恭造”之式,其核心就是帝王之尊、庙堂之贵,皇家气派、高尚气质。

潜邸的经历,造就了雍正帝高雅的意趣,而这种意趣寄托在对宋代名窑瓷器的嗜好之上。民国瓷书《饮流斋说瓷》中论述:“试以瓷比之诗家,宋代之汝、钧、哥、定,则谢宣城(谢眺)、陶彭泽(陶渊明)也。”宋瓷与陶渊明相通,而陶渊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人生追求,恰为胤禛所喜。雍正帝喜好宋瓷,举两个例子说明。

第一个例子是《十二美人图·鉴古》。这是雍亲王时期绘制的,早先用在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内屏风上,所以体量很大,每张通高184厘米,横宽98厘米。每张绘一美人,主题各不相同。这幅“鉴古”图中,美人斜坐在斑竹椅上,若有所思;身前的华贵桌案、周围的黄花梨多宝格,陈设着各色古物。什么样的古物才配得上这位美人呢?雍亲王的口味,肯定要宋瓷。据考证,图左上角,是“宋汝窑无纹水仙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右上角古洗,是“宋汝窑天青釉三足洗”,故宫博物院藏。其他如“郎窑红釉僧帽壶”瓷器等,都体现了当时宫廷生活的片段与情景,御用器物的高贵与精美。

另一例是雍正帝“买椟还珠”的故事。雍正三年(1725)九月十八日,档案记载:

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员外郎海望交镶嵌钧窑盆景一件,上随缠金藤镀金树一棵、珠子七十三颗、宝石二十一块、红玛瑙寿星一件、珊瑚二支、珊瑚灵芝一件、珊瑚福一个、珊瑚花头一个、蜜蜡山子一个、蜜蜡鹿一件、蜜蜡花头一件、蜜蜡桥一件、绿苗(猫)石二块、紫檀木座一件、象牙仙鹤一只。传旨:将此镶嵌地景起下来,另配云母盆。此均(钧)窑盆仍交进。钦此。

档案里说的这件盆景,“景”是由黄金、珍珠、宝石、玛瑙、珊瑚、蜜蜡、象牙等做成,可谓备极奢华,有如《韩非子·外储说》“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的“珠”;而“盆”是宋钧窑盆,起到盛放和衬托的作用,只是“椟”而已。结果,皇帝没看上“景”,却看上了“盆”,命令单独呈进。这一“买椟还珠”之举,生动地反映了雍正帝对宋瓷的嗜好。

宋代名窑瓷器散发出内敛、清雅、平和、精致的气韵,与雍正帝所追求的雅致之风暗合,受到雍正帝的喜爱,并映现于瓷器恬淡之韵。

再说恬淡之韵。艺术讲究以物寄情、以形寄趣。雍正帝御窑瓷器的雅致之风,寄托着他恬淡超然的韵趣。这种韵趣形成于雍亲王在潜邸时期。究其原因,一在时运,二在抱负。

时运者,出人头地,需要天时。身为皇子,出路不多:要么习帝王术,入承大统;要么学文武艺,建功立业;两条路都走不通,只能吟风弄月,闲散一生。胤禛出生时,康熙帝已立胤礽为太子。后虽有太子废而复立的风波,却看不到即位希望。胤禛成年时,已是康熙后期,战事基本结束,政治波澜不多,国家比较安宁,很难觅到一展身手的机会。时运如此,不与命争,胤禛只有修身养性、淡泊明志一途。

说到抱负,胤禛不甘寂寞,觊觎大位,暗中筹谋,以图进取。他怀才不遇,不免苦闷,需要排遣;心怀野望,担忧泄露,需要掩饰;运筹帷幄,不免紧张,需要疏解;心潮汹涌,戒急用忍,需要克制。这对心性考验极大。胤禛曾作《小园三字经》,咏物见心:

圆明园,真妙好。如佛地,同仙岛。

青山环,绿水抱。鹤衔芝,鱼吞藻。

有交梨,多火枣。种桑麻,植粳稻。

阅六经,礼三宝。任春秋,随晚早。

不拘束,无烦恼。奉天时,养吾老。

他僻居京西一隅,课农桑、习佛事,随遇而安,乐天知命,自谓“天下第一闲人”。这里含有几分被迫、几分心甘、几分矫饰、几分自慰。

最后说精致之趣。盛清三代,御瓷风格,各不相同。康熙御窑瓷器恢宏,乾隆御窑瓷器“繁缛”——“华缛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而雍正御窑瓷器以雅致著称。雍正帝将宫中各种人才,应用到御瓷的创作生产过程中,将自己的品位和旨意贯彻下去,因此雍正朝御窑瓷器,更多地反映出雍正帝追求高雅精致的艺术品位。

一是雅秀。雍正帝喜欢秀气的物件,应是多年的习惯。雍正元年(1723)正月初九,他命怡亲王允祥传旨内务府珐琅作:烧造珐琅鼻烟壶的时候,“要做秀气些”。允祥是雍正帝最亲近的弟弟,熟悉乃兄喜好。何谓雅秀?力戒粗大豪放,代以纤巧含蓄;力戒生硬折角,代以平滑转角;力戒四面直线,代以曲线圆边。这都是雅秀应有之义。

二是精致。北宋邵雍曾作《十分吟》:“所谓十分人,须有十分事。事苟不十分,终是未完备。”雍正帝把这“十分”的精神倾注到御窑,于瓷胎、釉料、器形、纹饰、色彩、款识,无不精益求精,雅中求雅。举个雍正十二年(1734)北京景山内关帝庙塑像的例子:

二月初十日,宫殿监副侍李英传旨:将景山东门内庙里供奉骑马关夫子像,着照样造一分。其像要如意法身,高一尺六寸。先拨蜡样呈览,准时再造。钦此。

三月初十日,拨得蜡样关夫子一尊,关平、周仓从神等六尊,呈览。奉旨:关夫子脸像拨得不好,照圆明园佛楼供的关夫子脸像拨。其从神站像款式亦不好,着南府教习陈五指式拨像。钦此。

二十日,改拨得关夫子、从神等蜡样一分,呈览。奉旨:关夫子脸像特低,仰起些来;腿甚粗,收细些;马鬃少,多添些。廖化的盔不好,另拨好样式盔。钦此。

二十六日,将改拨得蜡样呈览。奉旨:关夫子的硬带勒的甚紧,再拨松些;身背后无衣褶,做出衣褶来。从神手并上身做秀气着。钦此。

四月初一日,李英传旨:著照拨蜡样关夫子之像,将香胎漆胎增胎各造一分,俱上颜色。

初二日,将改得关夫子蜡样呈览。奉旨:帅旗往后些,旗上火焰不好,着收拾;马胸及马腿亦不好,亦着收拾。钦此。

初四日,将改得蜡样一分呈览。奉旨:甚好,准造。旗做绣旗。钦此。

一尊关公像,蜡样五次呈览,历时近两月,连其衣褶都有旨,真是精细之至!这里提到的关公像,并非御窑所作,但它所反映的精细之风,则是相通的。包括御窑瓷器内的造办处活计,除非已有成例,否则都要先制官样呈览,根据圣意,反复修改,直到皇帝满意为止。

雍正帝度过长达45年的皇子生活,喜欢吟诗弄月、读书赏花、抚琴品茗、博古赏新,又好与僧道游。即位之后,乾纲独断,埋首公务,通宵达旦,批览奏章;万机之暇,寄情艺术,排遣繁忙,怡情静心,出现御窑瓷器的珐琅之秀。

100.jpg

 
《精彩文章回顾》
1、【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御窑千年》(三十二)康熙恢宏之文化大势
2、【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御窑千年》(三十三)康熙恢宏之康熙御瓷
3、【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御窑千年》(三十四)康熙恢宏之郎窑红瓷
《古窑讲堂》大故宫《御窑千年》下期预告
【古窑讲堂】阎崇年:大故宫《御窑千年》(三十六)雍正雅致之珐琅之秀
 
 
分线
主讲:阎崇年
执行:一把火
萌

100.jpg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