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四十七)明官窑青花鉴赏之嘉隆庆时期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2018-01-22 11:19:42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
  各位游客、嘉宾,大家好!
  为更好地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陶瓷文化知识经典旅游景区,景德镇古窑精心策划、特邀国内相关行业顶级专家,为您打开文化知识宝库!
  传承中华文明,立足千年瓷都景德镇,向世界讲述中国陶瓷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古窑讲堂,现在开讲!

隆庆时期

   穆宗在位6年,《明史》赞誉他“躬行俭约,减赋息民”,而且节约的力度相当大,“尚食岁省巨万”,仅饮食一项就俭省好几万。

  但是,御窑的生产却折射出另一种情形,隆庆五年时,一次就要景德镇烧造“鲜红碗、钟、瓯、瓶、大小龙缸、方盒,各项共十万五千七百七十桌”。不但烧造量大,而且烧造难度也大,特别是大缸,耗资巨大,“所用土料,青料既多,比入火,十无二三完好者”,同时还要烧造各种镶器,镶器的烧成难度不亚于大缸,所谓“方物即至小,亦须手捻而成,最难完整”。所以,王世懋在《窥天外乘》中感慨地说:“加造方器如匣笥类者甚多,大缸之费既在,而方器之苦复增。”在御器厂的生产过程中,看不到穆宗“俭约、息民”的影子。

  乾隆时,采录明代事迹编撰的《通鉴纲目三编》中记载:隆庆二年,给事中石星批评穆宗沉湎酒色,荒废政务,“入春以来,为鳌山之乐,纵长夜之饮,极声色之娱”。关于穆宗好内之说,也见于明人沈德符的《敝帚斋余谈》,他“曾于二三中贵家,见隆庆窑酒杯、茗碗,俱绘男女私亵之状,盖穆宗好内,以故奉造此种”。遗憾的是沈德符看到的,这种悖逆于“礼”的器物并没有留传下来,那他所言可信吗?这只能从御用器的生产基地——景德镇御窑遗址中去求证,上世纪80年末,景德镇珠山官窑遗址出土了隆庆霁蓝卧足碗的标本,碗心就绘有“男女私亵之状”的春宫图,证实了沈德符的记述。自古以来,沉湎女色的皇帝很多,但将春宫图绘制在日常所用的碗、杯之上恐怕只有穆宗吧。

隆庆青花春宫卧足碗

  “官民竞市”是指官窑制品与民窑产品同时在市场销售,如前所叙,官窑的制品是帝王的专利,并没有商品属性,怎么会成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呢?明初,御器厂管理制度极其严格,对落选贡品和贡余品的处理都是清点——砸碎——掩埋,决不允许外流。宣德时,督陶官张善将御用器馈送同列,所得下场是“枭首以殉”。但到嘉靖时,世宗沉溺道教,痴心成仙,不理朝政,御器厂的管理自然随之松懈。隆庆五年,抚院官员查看御厂库房时,发现“逐年存贮器皿,堆积日多,库役皂快乘机盗窃,董事者且拣择馈送,是以公家之物,徒济贪鄙之私”,面对御用器的严重外流,督陶官员向朝廷提出“建议发卖,或兑民窑”。正是这一合理建议,才有了晚明“官民竞市”的局面。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彩文章回顾》
1、【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四十四)明官窑青花鉴赏之嘉靖时期的器型
2、【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四十五)明官窑青花鉴赏之嘉靖时期的纹饰
3、【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四十六)明官窑青花鉴赏之嘉靖时期的款识
《古窑讲堂》大故宫《御窑千年》下期预告
【古窑讲堂】李一平:景德镇明清官窑(四十八)明官窑青花鉴赏之嘉隆庆时期的器物特征
 
 
分线
主讲:李一平
执行:一把火
萌

100.jpg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